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信金伟(精确检索)
作者:姬秋梅(精确检索)
43条记录
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克隆西藏类乌齐牦牛乳酸脱氢酶(LDHB)基因并检测其组织表达情况,为给进一步研究LDHB在高海拔地区的极端低氧适应性及能量代谢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LDHB基因CDS区全长1 004bp,编码334个氨基酸,存在2处碱基突变,导致密码子分别由AAG→GAG(赖氨酸→谷氨酸)、ATC→AGC(异亮氨酸→丝氨酸);编码蛋白分子质量为36.72ku,为疏水稳定性蛋白,功能预测在糖酵解及氧化还原等过程中发挥主要功能;系统进化树表明,西藏类乌齐牦牛与九龙牦牛、黄牛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山羊、宽吻海豚、猪、马、羊驼和野生双峰骆驼,与鸡、乌鸦、非洲爪蟾和鲤鱼较远;定量分析显示,LDHB基因在牦牛肺脏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心脏和肝脏,推测该基因与牦牛抗缺氧性状相关。

关键词: 类乌齐牦牛 LDHB基因 分子克隆 载体构建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达牦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江达牦牛的产肉性能及其肉品质性状,试验随机选取10头(公母各半)成年健康的江达牦牛进行屠宰试验及其肉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达牦牛公牛屠宰率为51.00%,净肉率为44.14%,胴体产肉率为86.54%,骨肉比为1∶6.43,眼肌面积为(40.90±9.57)cm~2;江达牦牛母牛屠宰率为49.02%,净肉率为42.72%,胴体产肉率为87.13%,骨肉比为1∶6.77,眼肌面积为(31.62±4.98)cm~2。江达牦牛肉富含硒、铁、维生素E,牛磺酸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ω-6/ω-3比值较佳。说明江达牦牛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江达牦牛肉具有高蛋白的特点,氨基酸总量高,符合理想模式,属于优质动物蛋白,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关键词: 牦牛 产肉性能 屠宰率 净肉率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类乌齐牦牛产肉性能及肉品质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摘要:为了解类乌齐牦牛的产肉性能及其肉品质性状,对10头(公母各5头)成年健康类乌齐牦牛进行了屠宰试验及其肉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类乌齐牦牛(♂)屠宰率为51.67%、净肉率为42.54%,胴体产肉率为82.33%,骨肉比1∶4.67,眼肌面积(63.40±9.79)cm~2;类乌齐牦牛(♀)屠宰率为48.53%、净肉率为42.73%,胴体产肉率为88.04%,骨肉比1∶7.36,眼肌面积(43.40±7.13)cm~2。类乌齐牦牛肉脂肪含量高,肉品风味好,蛋白质含量高,属优质高蛋白性食物。

关键词: 牦牛 产肉性能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开展种公牦牛选种工作

畜牧与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种公牦牛,提高对样本个体筛选的精确性,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西藏六个不同地方的牦牛群体展开了体尺体重测量,对不同群体进行了方差分析,隶属于桑日县的牦牛群体较其他群体在体尺体重上较优秀(P<001);其后,对76个样本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将体高(X1)、体斜长(X2)、胸围(X3)、管围(X4)和体重(X5)降维,由新变量体格因子Z1和运动因子Z2对整个数据样本解释,并对样本进行预测,筛选出体格因子较优的36号、37号和38号样本,以及运动因子较优的4号和58号样本。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种公牛 体尺 体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0对ISSR引物对西藏地区17个牦牛类群(或品种)共850头牦牛进行了PCR扩增,利用Popgen 3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0对ISSR引物共扩增出13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2条,多态性比率为95%,扩增片段的大小范围在200~2000bp。17个牦牛类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98,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94,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49,各位点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别,说明17个西藏牦牛类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表明,西藏牦牛大致分为3类:错那牦牛、江达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康布牦牛、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桑桑牦牛、嘉离牦牛、斯布牦牛和隆子牦牛聚为1类;丁青牦牛、聂荣牦牛、帕里牦牛、日多牦牛、桑日牦牛和申扎牦牛聚为1类;仲巴牦牛单独聚为1类。聚类分析结果与牦牛的地理分布大体一致。

关键词: 西藏牦牛 I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牦牛mtDNA ATP8全序列测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西藏16个牦牛类群共367头个体的mt DNA ATP8(Adenosine Triphosphate 8)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mt DNA ATP8基因全长201~203 bp,T、C、A和G 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3%、23.0%、41.8%和6.0%,A+T含量明显高于G+C,表现出一定的碱基偏倚性;在367头牦牛中,共检测到19个变异位点,其中单一信息位点15个,简约信息位点4个,存在转换和插入2种变异类型,碱基替换中存在转换73次,以A/G、T/C为主,占98.63%;在插入变异类型中以A碱基插入为主;367头牦牛共捡出20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32和0.001 89,说明西藏牦牛具有较贫乏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显示,西藏牦牛可分为2类,其中桑日牦牛、类乌齐牦牛和桑日牦牛为1类,其余牦牛类群为另1类。20种单倍型可以分为2个聚类簇(I和Ⅱ),其中聚类簇I包含17种单倍型,占全部单倍型数的77.27%,包含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西藏牦牛类群;聚类簇Ⅱ中有3种单倍型,囊括了除错那、嘉黎、康布和帕里类群外的12个类群,显示西藏牦牛存在2个母系起源。

关键词: 西藏牦牛 线粒体DNA 58基因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牦牛mtDNA 16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首次通过克隆、测序获得了11个西藏牦牛类群共111头个体的mtDNA 16S rRNA基因全序列,并分析了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分类关系、起源和分化,为进一步保护和合理利用西藏牦牛遗传资源以及探讨牦牛类群的划分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西藏牦牛16S rRNA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571 bp或1 570 bp(LWQ4);G+C平均含量37.8%,具有明显的碱基偏倚性;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2 91,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8501±0.0009,111个样本共发现48种单倍型并聚为2簇,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存在2个母系起源;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 98~0.006 94,11个西藏牦牛类群划分为2大类:嘉黎牦牛、巴青牦牛、丁青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康布牦牛、桑桑牦牛、江达牦牛、桑日牦牛为一类,类乌齐牦牛单独为一类。本研究发现类乌齐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发现了一个序列特异个体LWQ4,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牛种间的聚类结果显示,西藏牦牛与美洲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普通牛、水牛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研究支持将牦牛从牛属(Bos taurus)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牦牛属(Poephagus)的观点。

关键词: 西藏牦牛 16S rRNA基因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摘要: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西藏牦牛的序列多态性、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研究对17个西藏牦牛类群170个个体的mtDNA COⅠ全序列进行测序,用MEGA5.0、DNASP5.0等软件分析核苷酸组成、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基于Kimura-2-Parameter双参数模型,分别采用邻近法(NJ)和最大似然法(UPGMA)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不同牦牛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结果表明:①西藏17个牦牛类群的mtDNA COⅠ全序列长度均为1 545 bp,个体间无长度差异,无内含子,起始密码子为AUG(ATG),终止密码子为UAA(TAA),共编码514个氨基酸.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5%(29.3%~29.8%)、25.5%(25.2%~25.6%)、28.7%(28.6%~28.9%)和16.3%(16.2%~16.5%);A+T的平均含量为58.2%,存在一定的碱基偏倚性.②在17个西藏牦牛类群的170头牦牛中,共发现mtDNA COⅠ有2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值在0~0.978之间,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值分别为0.566、0.00326,表明西藏牦牛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③西藏牦牛mtDNA COⅠ中亮氨酸平均含量最多(11.496%),半胱氨酸平均含量最少(0.1946%).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6171%、4.8627%;亲水性氨基酸、疏水性氨基酸分别为57.39%、42.61%.④基于mtDNA COⅠ,西藏17个牦牛类群可分为2大类,即类乌齐(LWQ)牦牛单独成一类,其它牦牛类群聚为一类.

关键词: 西藏牦牛 mtDNA COⅠ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HSFY2、DAZAP2基因表达的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种犏牛雄性不育机理一直是畜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的HSFY2、DAZAP2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FY2基因在牦牛和普通牛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犏牛(P<0.01);DAZAP2基因在牦牛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犏牛和普通牛(P<0.01),但在普通牛和犏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作者认为牦牛、普通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这些基因表达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牦牛 犏牛雄性不育 HSFY2基因 DAZAP2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牦牛mtDNA ND5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情况,本研究测定了西藏15个牦牛类群的mtDNA ND5基因序列,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及分类。结果表明:1西藏牦牛mtDNA ND5全序列长度在1821~1823 bp,无内含子,T、C、A和G 4种碱基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2.9%、10.6%、27.5%、29.0%,存在一定的碱基组成偏倚性。2共发现变异位点36个,其中15个单态突变位点,13个简约信息位点;存在碱基缺失、插入、转换和颠换等,插入或缺失位点8个,T/C转换较多,G/C颠换较少。3西藏牦牛mtDNA ND5共有23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数(H)、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3.4667、0.5100和0.00102,表明西藏牦牛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4西藏牦牛mtDNA ND5基因共含20种氨基酸,其中缬氨酸最多,占10.37%,组氨酸最少,仅为1.11%。5在西藏牦牛的聚类分析中,仲巴牦牛、桑桑牦牛、斯布牦牛、错那牦牛、日多牦牛、嘉里牦牛、工布江达牦牛、康布牦牛、江达牦牛、桑日牦牛、丁青牦牛、聂荣牦牛、帕里牦牛首先聚为一大类,再依次与隆子牦牛和类乌齐牦牛相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ND5基因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