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信金伟(精确检索)
作者:姬秋梅(精确检索)
43条记录
牦牛MDHII基因多态性与其生长性状关联性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牦牛(Bos grunniens) MDHII基因遗传多态性,寻找其SNPs位点,为选育优良牦牛品种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就5个牦牛类群(类乌齐牦牛,麦洼牦牛,斯布牦牛,帕里牦牛和申扎牦牛)随机选取共178头耳样,然后提取DNA并构建DNA池,Mega5.2筛查SNPs位点,直接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最后用SPSS24.0结合体尺性状分析其关联性。结果表明,牦牛MDHII基因第5外显子发生突变(G7454A),基因型为GA、GG和AA基因型,其中GG为优势基因型;麦洼牦牛、帕里牦牛和类乌齐牦牛属于中度多态(0.250.05),3个基因型在牦牛体重、体高、体斜长和胸围上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牦牛MDHII基因(G7454A)能够作为人工选育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牦牛(Bos grunniens) MDHII基因 多态性 生长性状 关联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对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牛业科学 2021

摘要:[目的]为了充分挖掘补饲对牦牛生长发育潜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月龄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斯布牦牛2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公母各5头共计10头,在相同放牧条件下,试验组晚间自由采食草料精料比7:3混合饲料,对照组不补饲,试验分3个阶段共计18个月(每6个月为一阶段)开展牦牛生长发育潜力挖掘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第一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79.20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59.40 kg(P<0.01);第二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126.85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99.53 kg(P<0.01);第三阶段结束时,试验组牛的平均体重为155.05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犊牦牛的114.10 kg(P<0.01).整个试验期,试验组牛的体重较初始体重增加了101.10 kg,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牛的59.40 kg(P<0.01).[结论]说明通过放牧+补饲方式饲养6月龄牦牛至24月龄,较传统放牧条件下,牦牛18个月的总增重提高了70.20%,效果极显著.

关键词: 牦牛;生长发育;潜力挖掘;补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家畜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的特有牛种,残酷的高原环境促使牦牛进化出独特的适应机制。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对反刍动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牦牛瘤胃和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该文回顾了现有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论文,阐述了牦牛瘤胃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饲料、饲养方式、年龄等因素的关系,以期为牦牛生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牦牛 瘤胃菌群 肠道菌群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经济杂交及其F1代生长性能研究

西藏农业科技 2021

摘要:利用安格斯牛冻精与斯布牦牛经济杂交,研究杂交效果及其F1生长发育情况,选取健康无病经产斯布牦牛50头,对其同期发情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精。F1代的受胎率为10%,成活率为100%;F1代安犏牛的初生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12月龄体质量、18月龄体质量和体质量增加量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42.79%,80.64%,157.58%,86.22%和91.38%;F1代安犏牛6月龄和18月龄的体尺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安格斯牛与斯布牦牛杂交生产的F1代安犏牛,杂种优势明显,生长发育良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

关键词: 斯布牦牛 安格斯牛 人工授精 杂交 生长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申扎牦牛产肉性能和肉营养品质分析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申扎牦牛的产肉性能和肉营养品质,试验随机选择10头(5公、5母)成年健康申扎牦牛进行屠宰试验及肉营养品质分析。结果表明:申扎牦牛公牛屠宰率为50.39%,净肉率为42.42%,胴体产肉率为84.18%,眼肌面积为48.84 cm~2;母牛屠宰率为45.40%,净肉率为38.44%,胴体产肉率为84.60%,眼肌面积为43.15 cm~2。申扎牦牛肉富含硒、铁、锌、钙、维生素E和维生素B_(1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总量之比(EAA/TAA)和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比(EAA/NEAA)符合FAO/WHO的模式标准,Ω6/Ω3值较佳。说明申扎牦牛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和优良的肉品质。

关键词: 牦牛 屠宰性能 产肉性能 肉品质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RETN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牦牛RETN基因的遗传多样性,选取麦洼粉嘴牦牛(30头)、麦洼黑嘴牦牛(48头)、斯布牦牛(36头)、类乌齐牦牛(47头)4个牦牛群体共161个个体。对RETN基因3个外显子区域及相邻区域进行扩增;利用DNA池测序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牦牛RETN基因的SNP位点;对SNP位点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RETN基因第1外显子区域发现5个突变位点,即A1966G、G1967A、G1976T、G2021T、G2079C,5个位点间具有强连锁不平衡性;5个突变位点在麦洼牦牛、斯布牦牛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类乌齐牦牛群体中不符合平衡状态;5个多态位点均为低度多态性(PIC<0.25)。5个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AA型个体各生长性状数值均高于AG型个体其中5个突变位点与麦洼牦牛体斜长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RETN基因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初步认定A1966G、G1967A、G1976T、G2021T、G2079C位点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为选育优良牦牛品种提供依据。

关键词: 牦牛(Bos grunniens) RETN基因 生长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洼牦牛CYP4A 11基因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细胞色素P450 4A 11基因外显子多态性与麦洼牦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挖掘与体尺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本研究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共发现G4806A、G10008A、G10185A、T13164C、A13199G和C13207T 6个SNPs,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GA、GA、TT、AA和TC型;位点G4806A和A13199G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余4个多态位点均未能达到哈代温伯格平衡.关联分析发现,G4806A位点与麦洼牦牛胸围和体重极显著相关(p<0.01),与管围显著相关(p<0.05),其中GA型个体均值显著高于GG型个体(p<0.05),表现为优势基因型;其他位点与麦洼牦牛体尺性状均不相关.CYP4A 11基因G4806A位点与牦牛胸围、体重及管围等体尺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分子辅助标记用于牦牛优良性状的选育.

关键词: 麦洼牦牛 CYP4A 11 体尺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SMPX基因CDS区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克隆牦牛X染色体相关小肌肉蛋白(small muscle protein X-link,SMPX)基因的CDS区序列,分析该序列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技术扩增并克隆SMPX基因CDS区序列,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在线软件对其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MPX基因在牦牛右心室、臀大肌、肺脏和大脑4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牦牛SMPX基因CDS区全长5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261 bp,编码86个氨基酸。牦牛SMPX氨基酸序列与野牦牛、水牛、家犬、人、白尾鹿德克萨斯亚种、绵羊、黑猩猩、藏羚羊、野猪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7.7%、96.5%、96.5%、95.3%、95.3%、96.5%、94.2%和91.9%,说明其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MPX蛋白是一种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为膜内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蛋白;SMPX氨基酸序列共有4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SMPX蛋白的分布于细胞核(52.2%)、线粒体(43.5%)和细胞质(4.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MPX基因在牦牛右心室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SMPX基因在牦牛中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 牦牛 SMPX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microRNA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挖掘牦牛不同年龄肌肉组织中miRNA表达谱,分析其生物学特征,以探索其在牦牛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节模式。本研究构建0.5、2.5、4.5和7.5岁肌肉组织的4个小RNA文库,利用Solexa技术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RT-qPCR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获得各miRNAs分别在4个年龄段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在7.5岁肌肉组织中发现58个共同与0.5、2.5、4.5岁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53个miRNAs在7.5岁肌肉组织中显著下调,5个显著上调。运用R语言进行GO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58个miRNAs可能通过PI3K-Akt、MAPK、Ras和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reg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参与调节牦牛肌肉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且PI3K-Akt、MAPK、Ras 3个信号通路共同靶向53个靶基因,说明3个信号通路相互关联。随机选择8个miRNAs进行RT-qPCR验证,结果表明其中7个miRNAs的表达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结果表明,牦牛肌肉发育可能受到多种miRNA的调控并涉及多个信号通路,有助于构建肌肉组织中miRNA的调控网络,为进一步研究miRNA调控哺乳动物肌肉发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牦牛 肌肉组织 高通量测序 mi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牛亚科部分群体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摘要:为了在从母系遗传上研究西藏牛亚科部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进化关系,通过PCR扩增西藏巴美牛、当地土种牛、驼峰牛以及引进娟珊牛4个群体18个个体的mtDNA D-loop控制区全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D-loop区大小分布在892 bp~912 bp之间,不同群体间存在长度差异,同时西藏各群体牛D-loop区富含A、T碱基,共检测到颠换、转换、插入、缺失以及颠换和转换共存同一位点等5种突变类型.4个群体发现17种单倍型,多态位点达到125个,平均单倍型多样性约为0.992,平均核苷酸多样性约为0.039,表明西藏黄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7种单倍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出现相互交流的情况,巴美牛和驼峰牛亲缘关系最近,当地土种牛仍为较纯的黄牛,西藏黄牛群体不包含瘤牛单倍型,均为普通牛单倍型.

关键词: 藏黄牛 线粒体DNA D-loop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