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产量(模糊匹配)
100条记录
2018-2019年西藏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系)的综合性状分析

西藏科技 2021

摘要:以"藏油3号"为对照,研究7份不同新品系的经济性状、产量性状和小区实际产量。品系126004-1,综合性状最好,生育期120d,折合产量2105.53kg/hm2,比对照增产10.16%,提升全区区域试验。品系103409-2、123055-1、147004、114082-4、125004-1、166052-1个别性状表现突出,继续留用作为育种中间材料。

关键词: 西藏 白菜型春油菜 综合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措施对西藏青稞产量和抗倒伏茎秆特性的影响

高原农业 2021

摘要:倒伏严重困扰西藏青稞生产,对青稞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青稞茎秆软而薄较一般的麦类作物更易倒伏。为探索减缓青稞倒伏的方法及其对青稞茎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5~2018年采用断根、压青的耕作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耕作措施对青稞茎杆特性、倒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减缓青稞倒伏,应主要从控制有效穗数、减小重心高度、缩短基部茎节长度,增加节七茎节的壁厚、机械强度、抗倒伏指数,增强节四至节五茎节的抗倒伏指数等方面考虑。与对照相比,断根处理倒伏面积减小81.25%~100.00%,倒伏程度减小40.00%~100%,千粒重增加了9.81%~6.93%,产量增加5.09%~22.26%。对青稞进行断根处理所产生的缩短基一至节三茎节的节长,增加基二、节三、节五至节七茎节的壁厚,增强基一至节四茎节的机械强度,增加基一至节三茎节的抗倒指数的作用,有利于青稞抗倒伏。建议在青稞生产中采用伤根处理,以减缓倒伏,提高产量

关键词: 青稞 倒伏 茎杆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0年拉萨地区春油菜区域试验综合分析与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河谷农区种植的春油菜新品种,以山油2号和藏油3号为对照,对参加2019—2020年全区区域性试验的8个春油菜品系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27025-1整体表现最好,产量增产5%以上的品系有158106-2、127025-1、158112-3和1147。

关键词: 油菜 区域试验 产量 拉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萝1号"萝卜高海拔地区露地栽培适应性研究

西藏农业科技 2021

摘要:藏萝1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在海拔3 670 m的拉萨地区自主培育的萝卜杂交新品种。为进一步探索并证实"藏萝1号"萝卜在高原上的露地种植海拔上限,开展了本研究。通过将"藏萝1号"和对照寒雪同时在那曲和拉萨两点露地种植,观测表型指标和产量指标,得出初步结论":藏萝1号"在海拔4 520 m的地区露地种植适应,只是低于拉萨同期种植的产量

关键词: 新品种 高海拔 产量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燕麦品种在尼泊尔北部山区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品质的研究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牧业是尼泊尔北部山区的重要生计支柱,提升牧草产量是我国对尼泊尔开展农业技术援助的关键领域。为筛选出适宜尼泊尔北部山区栽培的燕麦品种,于2019年5-10月在尼泊尔热索瓦县郎唐山区对12个燕麦品种(爱沃、太阳神、贝勒1、美达、科纳、林纳、青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陇燕2号、陇燕3号、Kamadhenu)的物候期、株高、产草量、穗含量、叶茎比和关键营养成分等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美达、科纳、青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和Kamadhenu 6个品种能完成生育期,生育天数在115~141 d,其余多数品种只能达到乳熟期。各燕麦品种的株高为134.8~177.7 cm,其中引进品种太阳神、青海444、青海甜燕麦、美达和林纳的株高较对照品种Kamadhenu高6.3%~20.4%,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青海甜燕麦、青海444和美达的干草产量分别达到了14723.0、13491.0和13369.6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Kamadhenu增产36.0%、24.7%和23.6%,差异极显著(P<0.01)。贝勒1、科纳和太阳神的叶茎比分别为0.40、0.38和0.36,是对照品种Kamadhenu的1.50~1.67倍。各燕麦品种的干物质、粗蛋白、总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93.5%~95.6%、5.7%~9.9%、4.4%~6.9%、68.2%~78.4%和39.3%~48.7%,其中太阳神的粗蛋白含量是对照品种Kamadhenu的1.57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各燕麦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青海甜燕麦、美达、青海444和太阳神综合适应性较好,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尼泊尔北部山区 燕麦 产量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粪生物质炭基肥对青稞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配比的生物质炭基肥料对青稞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以牛粪为研究对象,在限氧条件下经高温热解炭化制成生物炭,将生物质炭与一定比例的化学肥料混合,制成生物质炭基肥料。研究表明,随着碳化的进行,牛粪中的全氮和有机质(有机碳)含量降低,材料的碳氮比也随之降低,而全磷、全钾的含量升高;增施牛粪生物炭,青稞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升高,促进作物对肥料中养分的利用,进而利于青稞生长,草木灰与化肥配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不同处理籽粒产量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化肥施入量减少至70%,牛粪生物炭施入量30%时,籽粒产量最高,达到4830.75 kg/hm2,高于有机肥、草木灰与化肥配施和羊粪的处理(较对照增产13.88%);22500 kg/hm2羊粪处理的秸秆产量最高;同等氮输入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生物炭,可以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关键词: 牛粪 生物炭 青稞 产量 氮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株距对青稞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以西藏较大面积种植且具代表性的6种类型青稞品种(系)14-3492、13-5171-7、藏青16、藏青17、藏青18、藏青20为试验材料,以品种为主区,以8个种植株距5.00、4.00、3.30、2.85、2.50、2.20、2.00、1.80 cm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品种8个株距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种植株距的增加,6种青稞品种的株高、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穗重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青稞品种(系) 株距 产量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海拔地区油菜新品种生产适应性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为改善日喀则市高海拔区油菜品种单一、栽培技术落后的现状,加快油菜新品种的示范进度,特选取在拉孜县高海拔地区拉龙村开展了油菜新品种藏油3号、大地95、湘油420生产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在海拔4 200 m以上拉孜县拉孜镇拉龙村申东组播种能够较好地出苗、抽薹、现蕾、开花,但大地95、湘油420不能成熟.

关键词: 油菜 新品种 性状 产量 高海拔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密度、氮肥对豌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藏农业科技 2020

摘要:以‘藏豌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其产量、经济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豌豆的各个生育期也相应延迟。不同播期下豌豆籽粒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月11日播种,产量最高可达2291.3 kg/hm2。豌豆产量随着播种密度、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密度为150万株/hm2时,产量为2295.7 kg/hm2;氮肥施用量112.5 kg/hm2时,产量达2255.2 kg/hm2。4月18日播种,藏豌1号粗淀粉、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47.17%,26.53%,当氮肥用量为37.5 kg/hm2时,粗纤维含量最高为7.03%,当氮肥用量为112.5 kg/hm2时,粗脂肪含量最低为1.35%。播期和施肥量对豌豆品质影响较大,要获得高蛋白、高淀粉、低脂肪含量的最佳试验组合为A3B2C3,即藏豌1号在4月18日播种,密度为125万株/hm2,氮肥施用量为112.5 kg/hm2

关键词: 藏豌1号 播期 密度 氮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青稞生物菌肥拌种应用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明确生物菌`肥与化肥混施的适宜施肥用量,以"藏青2000"为材料,设置3个主因子、4个副因子,共计12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产量构成因子成穗数、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45 kg/hm2生态肥与施氮量63.0~76.5 kg/hm2、P2O575 kg/hm2和K2O 45 kg/hm2的养分配施效果最佳,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春青稞 生物菌肥 干物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