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06条记录
拉萨市蔬菜发展途径初探

中国蔬菜 1986

摘要:长期以来,拉萨市区蔬菜一直是供不应求。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蔬菜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蔬菜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据统计,1983年每人每天平均蔬菜消费量仅有0.17公斤,近两年虽有增加,但目前拉萨市的蔬菜消费水平仍远远低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随着城市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服务行业的增加,人口的增多,对蔬菜的需求量更迅速上升。因此均衡供应人们以量足质优的蔬菜已是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和拉萨现代化建设的大事。 一、拉萨蔬菜周年供应现状 拉萨蔬菜周年供应的现状可概括为三点:第一是淡季长。从十二月至第二年五月均为蔬菜淡季。第二是花色品种少。全年上市的蔬菜种类约有17个左右,淡季不足10个。第三是蔬菜价格高。例如茄果类蔬菜的周年价格均在每公斤1.2元以上。 二、拉萨蔬菜供不应求的原因 (一)气候条件的影响 拉萨位于东经91”08’,北纬29”42’,海拔较高(3658米),全年温度偏低(年平均气温为7.5t,最热的六月份平均气温亦只有15.5℃),露地温度满足不了多数蔬菜的生长发育,使各类蔬菜的生育期大大延长。加上无霜期短(无霜期为5月下旬到9月中旬,仅120天左右),使露地在10月到翌年5月上旬喜温蔬菜如瓜果类等不能种植。此期少数耐寒蔬菜虽能种植,但其生育缓慢,甚至停顿。所以露地蔬菜生产有限。一年中露地春夏季生产的蔬菜只能供应到九月底左右;秋季生产的蔬菜如大白菜、结球甘蓝和萝.等,由于贮藏技术差,一般只能供应到二月份,造成2—5月为严重缺菜的淡季。 (二)起菜科研和生产技术力量差 据西藏农牧科学院统计,1983年自治区从事蔬菜科研工作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只有6人(西藏农牧科学院3人,日喀则地区农科所2人,山南地区农科所1人),而拉萨市没有1人。由于全区蔬菜科研人员少,又分散,许多科研工作如蔬菜引种、育种、栽培、植保、贮藏等不能全面开展。所以蔬菜科研工作推动拉萨等城市蔬菜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表现出来。 在蔬菜生产上,1984年笔者对拉萨市主要菜区──城关区进行了调查。该区有8个蔬菜生产乡(居),种菜人口为1143人,其中虽有生产技术员55人,但能够掌握在拉萨高原气候条件下主要蔬菜种类的栽培技术和经验的没有一人。由于生产技术员的文化程度低(高中以上文化的没有一人),接受蔬菜生产新技术的能力较差,使一些新的蔬菜生产技术未能引进应用,故蔬菜技术水平低下,菜地的利用率很低,大多蔬菜保护地栽培年亩产菜量在5000公斤以下,露地年亩产菜量在2500公斤以下。 (5)蔬菜生产供应无计划 拉萨市区蔬菜生产供应一直没有一个部门来进行指导性的计划安排。对于一定量的菜地,哪些地块种植何种菜类、什么季节供应,没有作出全市的计划安排。因而大多菜区只能根据自己的生产技术水平,种植一些易栽培管理的大路菜如萝卜、小白菜、甘蓝等。结果是集中种集中收,供应时期短。这样盲目简单地生产,造成有些大路菜生产相对过多,而难栽培的瓜类、茄果类等细菜品种又很少栽培,市场供应品种单调,细菜则供不应求。 (四)保护地生产面积太少,贮藏技*Q 拉萨由于露地蔬菜生产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所以在蔬菜周年生产供应中,必须有一定面积的保护地生产来增加产量、丰富品种和供应蔬菜淡季。而1983年拉萨市区蔬菜保护地(不包括各机关单位自已建立的蔬菜生产基地)只有167亩,仅占菜地面积的10.8%,保护地栽培面积太少。 在蔬菜贮藏方面,科研单位对此开展的试验研究很少,没有研究出一些适合拉萨地区各类蔬菜的贮藏方法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因此各生产单位或家庭,只能对一些大路菜如萝卜、土豆等进行简单贮藏。因不能掌握贮藏技术,造成大量腐烂,供应期短,使贮藏蔬菜没有起到解决淡季供应的一定作用。 三、蔬菜周年生产均衡 供应的发展途径 (一)有计划地发展、稳定、建设好蔬菜善地 拉萨市区人口1982年为104,848人。如果以每人每年吃菜140公斤、每亩菜地(保护地和露地的平均)年产菜5000公斤计算,应需菜地2936亩,而1983年市区实际菜地面积为1847亩。因此,目前要尽快按人口数发展必需达到的菜地面积。以后则应按人口的增长率来发展菜地。 菜地的发展可在羊八井、七一农试场和城关区为基地。羊八井有得天独厚的丰富地热资源,可在那里建立一个利用地热加温的保护地基地;七一农试场有进行蔬菜保护地栽培较丰富的经验和生产技术优势,应在该处建立一个大面积的保护地生产基地。这个保护地生产基地应为拉萨市区蔬菜供应增加花色品种、部分满足谈季蔬菜供应服务。在城关区应建立一个以露地蔬菜生产为主、保护地生产为辅的基地,主要生产非淡季蔬菜和贮藏菜,同时生产一些其他菜,以补充市区谈季蔬菜供应的不足。各机关单位不应再扩建菜地,要挖掘潜力,把现有的菜地种好。 在发展蔬菜生产基地的同时,要稳定建设好菜地。拉萨市城建局应把菜地建设的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方面菜地建设规划要服从城建总体规划,使菜地与市中心相隔适当的距离;另一方面市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要严格控制侵占菜地。菜地建设,首先要投资搞好新菜地的土壤改良,提高地力。其次要修建好菜地的排灌设施,逐步改善生产条件。 (=)搞好蔬菜科研和生产的智力投资 工.集约性智力投资即由政府花较多资金用较长周期,通过大、中专院校培养蔬菜科技人才。自洽区可投资在西藏农牧学院,开设蔬菜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培养蔬菜专业人才。同时从内地分一定的蔬菜专业毕业的大、中专学生进藏工作,以加强蔬菜科研队伍。在1990年以前自治区应成立蔬菜研究所,进行以面向发展拉萨市蔬菜生产为主的全区蔬菜的科研工作。在近年内,拉萨市应尽快在市农牧局或农科所成立蔬菜生产计划供应办公室,进行全市蔬菜的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的计划安排等工作。 2.效益性智力投资即由政府组织进行花钱少见效快的培训和轮训蔬菜生产技术员。近年内各蔬菜生产单位可投资在自治区农科院,代培蔬菜生产技术员,以尽快普及蔬菜生产科学技术,推动蔬菜生产的发展。 (S)加快发展保护地蔬菜栽培 拉萨发展蔬菜保护地栽培应以塑料薄膜覆盖为主。拉萨遥距内地,购买玻璃的运输费高,损失量大。 目前,拉萨以塑料薄膜为覆盖物的保护地有塑料棚和地膜覆盖菜地,小塑料棚造价低,易建造和维修,尤其是保温性好,在冬季、早春作延后,提早栽培效果较好,故经济效益较高,以后应多发展。发展塑料大棚可以钢管结构大棚为主。因这种棚在建造、安装和使用维修过程中比较省工,且使用年限较长,经济效益也较高。竹木结构大棚和钢筋结构大棚与钢管结构大棚相比,它们在建造、安装和维修时则较费工,不应发展。安徽拖拉机厂生产的装配式大棚,其跨度小、棚较高、单位生产面积的覆盖面积较大,抗风性较差,棚温升降变化快,保温性较上述大棚均差,且造价较高,所以经济效益较低,以后不应再引进发展。 拉萨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据七一农试场近几年的试验,一般每亩菜地需地膜8—10公斤左右,投资30—35元左右,不同种类蔬菜的增产幅度在20~100%,经济收入一般每亩增收100~500元。这项保护性栽培措施在拉萨可周年采用,经济效益较高,应积极推广应用。 (四)广泛引种筛选出适宜种植的掩菜品种 目前,拉萨种植的各类蔬菜品种非常单调,尤其是适宜保护地种植的品种很少,要尽快引种。引种工作可由种子公司和七一农试场及城关区配合进行。要尽量从与我区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引种,注重茄果类.瓜类等细菜品种的引进。通过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合拉萨不同季节栽培的抗寒、抗病、耐藏的保护地和露地蔬菜品种。 (五)搞好蔬菜贮南 目前有条件的蔬菜生产乡村和国营蔬菜基地可修建大型的半地下式贮藏窖,窖贮面积以200米‘为宜,各机关单位和个人家庭可就地取材建一些简陋的贮藏窖、贮藏沟等,以搞好冬春蔬菜贮藏。蔬菜科研单位要注重这方面的科研,尽快弄清各种贮藏方式的经济效果,研究出一些适合拉萨地区各类蔬菜贮藏的各种贮藏方法,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拉萨市蔬菜发展途径初探@王先强$西藏农牧科学院七一农试场蔬菜研究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核桃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果树科学 1984

摘要:国家科委、农委和原农业部于1981年下达了“西藏地区主要作物资源考察”并列为“农02”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由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和西藏农科院共同组织实施考察。我所参加了有关果树种质资源的考察工作,从1981—1983年已进行了三年,摸清了部分地区核桃种质资源情况。 西藏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悬殊,在核桃分布广泛的山南地区,年平均气温7.7℃,

西藏布鲁氏菌分离鉴定和菌型特点的初步探讨

中国兽医杂志 1984

摘要:为摸清我区布鲁氏菌病的分布和流行规律,掌握各菌种的菌型特性、菌株变异和菌型分布、宿主及其转移等问题,为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分离和收集了全区不同疫区的布鲁氏菌59株,进行了菌种菌型鉴定。现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麦类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物质生产的特点

自然资源 1984

摘要:西藏高原地处我国西南部,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在这样的气候生态条件下,麦类作物的光合作用等代谢活动及其群体的物质生产特点,均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这方面在青海已有较多研究,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在西藏也作过短时间的测定。现根据近两年来本所的测定结果,对有关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桃原产西藏初探

园艺学报 1984

摘要:经三年考察结果表明,西藏核桃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类型繁多,还存留有近千年的古核桃树和各种各样的野生核桃类型。从考古资料研究证实,西藏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南木林县在第三纪时产核桃;同时,在唐古拉山和希夏邦玛地区产山核桃。因此,我们初步认为我国西藏也是核桃原产地之一。

牛只实验感染A型口蹄疫强毒时的体温变化、血液含毒量的测定及利用血毒制造氢氧化铝甲醛疫苗的可能性

新疆农业科学 1959

摘要:苏联学者金嘉科夫等在进行口蹄疫病理发生的研究後否认了口蹄疫先在牛舌上引起水泡,24小时後病毒再进入血液之说,该氏证明接种後两小时病毒便进入血液。民主德国利姆斯研究所昆特尔(Kunter)博士谓口蹄疫病牛血液含毒量可达10—3—10—5。但是利用血毒做为制苗原料,除了我国尹德华创制的结晶紫甘油疫苗之外,尚未见报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29829930030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