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微卫星(模糊匹配)
4条记录
西藏绒山羊的微卫星多态性与部分经济性状的关联分析

西藏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为了解微卫星位点在西藏绒山羊群体中的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对340只西藏绒山羊的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采用Dun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与体长、体高、胸围、羊绒长度、羊毛长度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位点BM6438无多态性外,其他9个位点都具有多态性,基因型都在5个以上.与经济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发现在体长性状中,位点BM3033的基因型6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 <0. 05);在体高性状中,位点BMS1248的基因型1和位点BM3033的基因型6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在胸围性状中,位点BMS1248的基因型2和位点BM3033的基因型6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 <0. 05);在绒长性状中,位点BMS1788的基因型3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 <0. 05);在毛长性状中,位点BM3413的基因型1和基因型2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P <0. 05).本研究结果可为西藏绒山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微卫星 PCR-SSCP 经济性状 多态性 西藏绒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亚东鲑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来源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褐鳟(Salmo trutta)日本品系和亚东鲑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上述两个群体8个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loop基因多态性,综合分析日本品系和亚东鲑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其种质来源。结果表明,褐鳟日本品系等位基因数为2~10个,亚东鲑群体为4~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1304和3.8988;观测杂合度范围分别为0.3404~0.7128和0.1020~0.8776,其中褐鳟日本品系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612,亚东鲑群体为0.5510,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671~0.7794和0.5216~0.7932;褐鳟日本品系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80~0.7440,平均为0.5964,而亚东群体PIC为0.4660~0.8370,平均为0.5926。研究分析褐鳟、亚东鲑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和欧洲褐鳟已知五个地理居群D-loop基因序列,日本品系褐鳟和亚东鲑与欧洲大西洋居群褐鳟聚在一支,亲缘关系最近。

关键词: 亚东鲑 微卫星 线粒体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个半细毛羊品种遗传关系的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3

摘要:应用微卫星技术对云南半细毛羊、凉山半细毛羊、贵州半细毛羊、彭波半细毛羊、罗姆尼羊和考力代羊基因组DNA进行了17个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以期为半细毛羊品种的遗传关系做出评价,同时为这些品种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个研究群体PIC值均大于0.5,表明遗传多样性都极为丰富;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表明,6个群体Nm值均在1以上,Fst值均在0.6以下,说明群体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基因迁移或者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中贵州半细毛羊和考力代羊间存在最大的基因流(Nm=12.065)、最小的变异系数(Fst=0.020 3)、最高的遗传一致度(0.862)及最小的遗传距离(0.148),显示出两个群体较近的亲缘关系;UPGMA聚类图显示6个群体聚为两个大支,贵州半细毛羊、考力代羊、彭波半细毛羊聚为一支,云南半细毛羊、罗姆尼羊及凉山半细毛羊聚为另一支。

关键词: 半细毛羊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牦牛微卫星DNA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藏牦牛品种或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文章选用8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利用PCR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通过计算基因频率(P)、有效等位基因数(Ne)、群体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距离(D),对西藏11个牦牛类群共48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西藏牦牛类群中均表现出多态性,且均属高度多态位点,遗传多样性丰富;(2)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西藏牦牛类群中均高于0.5,其中HEL13最高为0.8496,TGLA57最低为0.7349;在11个牦牛类群中,桑日牦牛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7949),该群体内部存在较多的遗传变异;丁青牦牛最低(0.7505),则群体相对较纯;(3)在11个牦牛类群中,其杂合度大小分别为:桑日(0.8193)>江达(0.8190)>桑桑(0.8157)>巴青(0.8150)>康布(0.8123)>嘉黎(0.8087)>工布江达(0.8054)>斯布(0.8041)>类乌齐(0.8033)>帕里(0.8031)>丁青(0.7831),西藏东部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西部的遗传多样性大,预示西藏东部可能是牦牛的发源地之一;(4)根据遗传距离,用UPGMA法构建聚类关系,表明西藏11个牦牛类群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桑桑牦牛、巴青牦牛、类乌齐牦牛、康布牦牛聚为一类,斯布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桑日额牛、江达牦牛聚为一类,丁青牦牛单独成为一类。综上所述,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所选微卫星标记可用于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关键词: 西藏牦牛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