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雅鲁藏布江土著鮡科鱼类优先保护次序的定量分析研究

西藏科技 2023

摘要:目的 为雅鲁藏布江鮡科鱼类的开发利用制订土著鱼类相关保护措施提供基础科学依据.方法 在2015-2020年雅鲁藏布江渔业资源现场调查数据和历史资料记载的基础之上,利用物种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评价系数和8个二级指标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分标准和权重分配比例得出的综合评价值,对雅鲁藏布江的8种土著鮡科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和等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综合评价分值最高,为0.8735;接下来是藏鰋(Exostoma labiatum),分值为0.7295;平唇鮡(Parachiloglanis hodgarti),分值为0.7285;随后依次是凿齿鮡(Glaridoglanis andersonii)0.6800、墨脱纹胸鮡(Glypto-thorax annandalei)0.6735、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0.6705、细体纹胸鮡(Glyptothorax gracilis)0.6455、扁头鮡(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0.6030.基于综合评价值的得分,确定黑斑原鮡为Ⅰ级优先保护鱼类,藏鰋和平唇鮡为Ⅱ级优先保护鱼类,凿齿鮡、墨脱纹胸鮡和黄斑褶鮡为Ⅲ级优先保护鱼类,细体纹胸鮡和扁头鮡为Ⅳ级优先保护鱼类.该研究真实体现了雅鲁藏布江流域鮡科鱼类的资源价值,反映了雅江鮡科鱼类现有的实际资源状况;最终确定的8种鮡科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和等级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鮡科鱼类 评价体系 优先保护次序 保护等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种类组成及区系资源分布特征研究

西藏农业科技 2023

摘要:为了对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进行更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必须充分了解其种类组成和区系资源特征。经近年来对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实地采集调查,结合雅鲁藏布江流域多年的鱼类调查名录,对该江域土著鱼类组成、分布区系特点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其资源特征,对其现有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显示:雅鲁藏布江流域土著鱼类共42种,隶属于3目5科20属,在种类组成上主要以裂腹鱼亚科鱼类、条鳅亚科鱼类和鮡科鱼类为主;区系组成较为单一,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资源特征方面,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的主要食料基础为水中昆虫和藻类,但也随着土著鱼类生境不同在食性种类上有所变化,表明其食性具有可塑性。雅鲁藏布江土著鱼类在繁殖策略上也有其各自独特性。在种群数量变动上,资源价值利用较强的土著鱼类种群有下降的趋势,但绝大部分土著鱼类种群仍处于原始的动态平衡状态。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土著鱼类 种类组成 区系分布 资源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墨脱四须鲃的驯养和日常养护

海洋与渔业 2022

摘要:墨脱四须鲃(Barhodes hexagonlepis),隶属于鲤科、鲍亚科、四须鲍属,俗称大鳞鱼,藏语名曰开阿(音译),外形与黄鳍结鱼(Tor putitora)、保山四须鲃(Barbodes wynaadensis)和光倒刺鲃(Spinibarhus hollandi)近似,在西藏仅见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干支流.

关键词: 日常养护 墨脱 光倒刺鲃 雅鲁藏布江 干支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格局及环境影响因素 -以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为例

生态环境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藏因其独特而复杂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为探索环境因素对西藏河流裂腹鱼类分布的影响机制,2017年4月—2018年10月对西藏境内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并监测了主要的水体理化指标.鱼类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分别发现裂腹鱼4种、9种,两条河流分布的裂腹鱼种类各不相同.对裂腹鱼类与环境变量关系的冗余分析表明,怒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水温(P<0.05,R2=0.1981)和流速(P<0.01,R2=0.3636),雅鲁藏布江与裂腹鱼类分布有关的环境变量主要为海拔(P<0.01,R2=0.7605)、水温(P<0.01,R2=0.2746)、Chla浓度(P<0.05,R2=0.2365),影响西藏裂腹鱼类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包括水温、流速、海拔和叶绿素a浓度.怒江裂腹鱼类的分布主要与水温、流速相关.雅鲁藏布江的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叶绿素a及海拔相关.裂腹鱼类的分布与水温呈现显著的相关关系.裂腹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裂腹鱼类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的上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3700—3900 m海拔范围内裂腹鱼种类丰度最高.不同属的物种在西藏的分布海拔有一定差异,裂腹鱼属、叶须鱼属和裸裂尻属鱼类主要分布在1700 m以上海拔;尖裸鲤属分布在3700 m以上;裸鲤属分布在4600 m以上.研究结果对西藏的裂腹鱼类资源保护及种群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西藏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怒江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环境因素 海拔 分布格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野生拉萨裂腹鱼繁殖季节研究

西藏农业科技 2020

摘要:本实验旨在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野生拉萨裂腹鱼繁殖时间,为地区禁渔期提供依据.每月(4、5月上旬、中旬、下旬各采样1次)从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捕获性成熟雌雄拉萨裂腹鱼各30尾;解剖,取性腺,统计GSI,统计个月份Ⅳ、Ⅴ、Ⅵ期性腺比例.结果 表明:拉萨裂腹鱼雌鱼的Ⅳ期性腺个体在3-5月中旬所占比例较高,其中以4月中旬最高;Ⅴ期性腺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下旬,5月下旬占比最高;Ⅵ期集中在6-9月.雄鱼Ⅳ期性腺集中在4月上旬-5月上旬,Ⅴ期性腺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下旬,Ⅵ期集中在6-7月.雌鱼GSI在1-5月维持较高水平,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下降最快.雄鱼GSI以1-4月的水平最高,5月中旬-7月中旬GSI下降最快.因此: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段拉萨裂腹鱼的繁殖时间从4月上旬持续到5月下旬,其中4月下旬-5月下旬为高峰期.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雅鲁藏布江 日喀则 繁殖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裂腹鱼类优先保护等级定量评价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 裂腹鱼类 优先保护 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雅鲁藏布江拉萨裂腹鱼、异齿裂腹鱼及其自然杂交种的形态与COI基因条形码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5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朗县段水域开展鱼类调查,发现了1种疑似为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自然杂交种群体。形态学研究显示,该种的吻、口部、下颌、须等头部上的形态特征居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之间,并明显区别于双亲,且群体中个体的头部形态稳定一致,均具有典型的中间型特征,个体间没有明显差异。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分析显示,在杂交种群体共15个样本中,有4个与拉萨裂腹鱼为同源,其余11个与异齿裂腹鱼为同源,各自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即杂交种群体中既有属于拉萨裂腹鱼遗传基因的个体,也有属于异齿裂腹的遗传基因的个体。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等自然水域中能够自由杂交而产生后代,且两者都可以互为父母本,但以异齿裂腹鱼为母本产生的杂交种在群体中占多数,推测特殊的生态环境可能促使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自然水域中容易杂交。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异齿裂腹鱼 自然杂交种 形态学 COI基因条形码 雅鲁藏布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黑斑原鮡胚胎发育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黑斑原鮡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时序性 双层卵膜 雅鲁藏布江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黑斑原鮡胚胎发育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黑斑原鮡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时序性 双层卵膜 雅鲁藏布江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两种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比较分析(英文)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和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是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重要经济鱼类,具有多种人体必需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但其组织结构和内部性状可直接影响口感。为明确西藏2种裂腹鱼鱼肉的质构特征差异,保护西藏裂腹鱼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采用质地多面剖析法(TPA)分析了西藏雅鲁藏布江日喀则江段和林芝江段的2种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的12项鱼肉质构特征指标,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雅鲁藏布江林芝江段双须叶须鱼鱼肉质构特征较日喀则江段2种裂腹鱼及林芝江段巨须裂腹鱼存在较大差异。析因分析表明可将雅鲁藏布江2种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归纳为硬度、克服鱼肉表面与接触物吸引力及收缩性等3大类4个主成分指标,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472%,可将这3大类4个主成分指标作为雅鲁藏布江裂腹鱼鱼肉质构特征的主要判定参数。研究为后续合理开发利用雅鲁藏布江不同江段的裂腹鱼类提供科学数据。

关键词: 西藏 雅鲁藏布江 巨须裂腹鱼 双须叶须鱼 质构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