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胚胎发育(模糊匹配)
4条记录
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研究

水生态学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胚胎适宜孵化水温,提高胚胎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初孵仔鱼畸形率,设置5℃、9℃、12℃、14℃、16℃、18℃、20℃、22℃共8个温度梯度进行拉萨裂腹鱼鱼卵孵化实验,统计各温度下的胚胎发育速度、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结果显示,拉萨裂腹鱼胚胎卵裂期发育最快,到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分化期及出膜期,每个发育时期积累时间逐渐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各温度条件下,胚胎发育时期与孵化时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孵化积温随温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温9~18℃的鱼卵受精率较高,均超过90%;水温12~16℃的孵化率较高,均超过95%;水温9~16℃的鱼苗畸形率较低,均低于4%。初孵仔鱼全长与孵化温度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不同水温的初孵仔鱼体高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卵黄囊体积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研究表明,适当提高孵化水温能缩短胚胎孵化周期,但水温过高会影响胚胎孵化率,增加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仔鱼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以及器官发育分化。综合考虑胚胎孵化周期、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及形体指标,拉萨裂腹鱼胚胎适宜孵化水温为12~16℃。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胚胎发育 受精率 孵化率 畸形率 水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高原农业 2019

摘要:采用发育生物学和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对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旨在比较不同温度下拉萨裸裂尻鱼胚胎的发育状况,确定其适宜孵化温度。结果表明,根据胚胎的形态特征可将拉萨裸裂尻鱼胚胎发育划分为35个时期,胚胎在5℃~17℃范围内均可以正常孵化出膜,不同发育时期在不同温度下的累积时间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的孵化时间缩短,发育速度加快。在平均水温5℃、8℃、11℃、14℃和17℃下,拉萨裸裂尻鱼的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721.15 h、388.37h、288.26 h、220.01 h、166.06 h,孵化温度和孵化时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有效积温在水温为17℃时最低,为2823.02 h·℃。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8℃时最高,为95.79%。综合各项指标表明,拉萨裸裂尻鱼胚胎的适宜孵化水温为14~17℃。而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在胚胎发育早期置于水温8℃中可得到较高的受精率,发育后期逐步移至水温17℃的环境从而保证较高的孵化率。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鱼 温度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黑斑原鮡胚胎发育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黑斑原鮡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时序性 双层卵膜 雅鲁藏布江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黑斑原鮡胚胎发育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黑斑原鮡 胚胎发育 形态特征 时序性 双层卵膜 雅鲁藏布江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