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张强(精确检索)
33条记录
查吾拉牦牛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3

摘要:为了解查吾拉牦牛(Bos grunniens)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对查吾拉牦牛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PCR扩增并测序、组装及注释.结果表明,查吾拉牦牛完整的线粒体DNA为环状分子,全长16323 bp,其核苷酸组成分别为:A占33.71%,T占27.30%,C占25.78%,G占13.21%,A+T含量为61.01%.总体组成包括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ND1~ND6、ND4L、COX1~COX3、ATP6、ATP8和CYTB),以及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ND6和8个tRNA基因(tRNA-Ser、tRNA-Pro、tRNA-Glu、tRNA-Tyr、tRNA-Cys、tRNA-Asn、tRNA-Ala和tRNA-Gln)均编码在轻链上,其余基因编码在重链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查吾拉牦牛与娘亚牦牛亲缘关系较近.综上所述,查吾拉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可用于进一步研究其起源进化和育种改良.

关键词: 查吾拉牦牛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栖息地对吉拉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摘要:本研究旨在鉴定吉拉牦牛血清学特征,分析不同种群栖息地对牦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39项血清生化指标中,总胆汁酸含量和尿素氮/肌酐2项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其余37项指标均符合正态分布;有17项指标隆噶尔乡牦牛显著高于吉拉乡牦牛(P<0.05),有2项指标显著低于吉拉乡牦牛(P<0.05),表明不同栖息地的生境条件可能对牦牛的血清学指标造成影响.本研究可为该牦牛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吉拉牦牛 血清生化指标 栖息地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TMT蛋白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牦牛抗冻差异蛋白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蛋白水平阐明牦牛抗寒性能机理,并进一步从营养学角度提高其代谢性能,为牦牛有效抵御外界恶劣气候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TMT蛋白组学技术对寒冷季节(1月)和温暖季节(8月)的牦牛抗冻蛋白进行挖掘,并对鉴定到的牦牛抗冻蛋白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构域、GO功能富集、KEGG信号通路注释、蛋白相互作用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牦牛耳组织中共鉴定获得21856个肽段(Peptide),其中特有肽段(Unique peptide)序列为18452个,定量获得4519个蛋白,最终筛选出144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89个、下调蛋白55个.144个牦牛抗冻差异蛋白亚细胞定位到7个条目上,分别是细胞核蛋白56个、细胞质蛋白51个、质膜蛋白24个、细胞外蛋白23个、线粒体蛋白18个、细胞骨架蛋白1个和溶酶体蛋白1个;共鉴定到194个结构域.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过程主要富集到细胞过程蛋白79个、代谢过程蛋白70个和生物调控蛋白42个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到结合功能蛋白75个和催化活性蛋白64个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到细胞部分蛋白89个和细胞蛋白89个等.144个牦牛抗冻差异蛋白在KEGG数据库中注释到205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核糖体、氮代谢、胞质DNA感受、动物体内生热作用、氧化磷酸化、白细胞介素-17及钙离子信号等通路.牦牛抗冻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发现L8IHE5的关联度最高,且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IRP)和HSP70结合蛋白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具有更多的相互作用关系.[结论]基于TMT蛋白组学对牦牛抗冻差异蛋白进行挖掘,结果鉴定获得144个抗冻差异蛋白(上调蛋白89个,下调蛋白55个),其中CIRP和HSP70在冷应激条件下呈上调趋势,能促使牦牛肌体适应低温环境,可作为牦牛抗冻性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关键词: 牦牛;TMT蛋白组学;生物信息学;抗冻性;差异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至油对牦牛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在牦牛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牛至油对牦牛生长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设置了3个处理,其中对照组补饲精饲料,试验组在补饲精饲料中分别按每头牛10 g/d和20 g/d添加牛至油.结果表明,10 g/d组和20 g/d组分别与对照组在第3月增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10 g/d组在第2个月的增重较第1个月增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第3个月的增重显著低于第2个月(P<0.05),其余体重指标均无显著差异.同时研究发现10 g/d组牦牛的α-羟丁酸(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尿素氮(BU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20 g/d组的α-羟丁酸(HBDH)、乳酸脱氢酶(LDH)、间接胆红素(IBIL)、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显著高于10 g/d组(P<0.05),而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低于10 g/d组(P<0.01).总体而言,饲粮中添加10 g/d的牛至油对牦牛的生长性能和新陈代谢方面影响效果最佳.

关键词: 牦牛 牛至油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具体包括推进集约化养殖发展、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吉拉牦牛品种选育、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仲巴县高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吉拉牦牛 产业发展现状 问题 建议 西藏仲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阿里地区牦牛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现代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以阿里地区4~5岁牦牛为试验对象,分析了牦牛的39项血清生化指标,完成了39项血清生化指标95%置信参考范围分析,同时比较了不同饲养模式下牦牛的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阿里地区牦牛的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渗透压等血清生化指标高,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尿素氮/肌酐等血清生化指标低;舍饲牦牛总蛋白、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β-2微球蛋白等指标高于散养牦牛,差异显著(P<0.05);舍饲牦牛肌酸酶同工酶、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尿素氮/肌酐等指标高于散养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

关键词: 牦牛;血清生化指标;饲养模式;西藏阿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体尺增长及血清生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对舍饲育肥牦牛生长性能、体尺增长及血清生化和内分泌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取24头体况良好、体重(126.6±10.5)kg、3周岁左右的林周县本地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牛.各组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为3.72(低能组)、4.45(中能组)和5.31 MJ/kg(高能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高能组末重和综合净能摄入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高能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中能组极显著高于低能组(P<0.01).高能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中、低能组(P<0.01),中能组极显著低于低能组(P<0.01).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高能组体高和胸围增长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各组之间体斜长和管围增长差异不显著(P>0.05).3)高能组血清甘油三酯和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中能组显著高于低能组(P<0.05).高能组血清胆固醇含量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各组之间血清葡萄糖、尿素氮、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白球比差异不显著(P>0.05).4)高能组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瘦素含量极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能量水平从3.72 MJ/kg提高到5.31 MJ/kg显著提高了舍饲育肥牦牛的平均日增重,同时促进育肥牦牛糖、脂肪、氮代谢.因此,对短期舍饲育肥牦牛,可通过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有效发挥其育肥潜力.

关键词: 牦牛;能量;生长性能;体尺;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胡萝卜素对产后牦牛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β-胡萝卜素对产后牦牛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年龄、胎次、体况评分相近,产犊时间为10 d以内的拉萨当雄县母牦牛20头,平均分为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每天添加300 mg/头的β-胡萝卜素,饲喂90 d。于发情后0,8,18天颈静脉采血测定各组牦牛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分析β-胡萝卜素对牦牛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T-AOC和SOD、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采血时间母牦牛的抗氧化指标变化不明显。说明β-胡萝卜素能提高产后牦牛的抗氧化指标,推测其对产后牦牛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较长的时效性。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产后牦牛 发情 抗氧化指标 T-AOC SOD GSH-Px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不同海拔栖息地牦牛群体的血清生化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来自2个不同海拔栖息地分布牦牛的39项生化指标和3个脂肪代谢因子的差异,进一步挖掘牦牛与栖息地环境生态因子的环境适应行机制.收集40头年龄为3.5~4岁、体重在280~350 kg的雌性牦牛的血样进行测定,牦牛分别来自阿里地区改则县(AL,较高海拔分布群体,海拔>5100 m)及那曲聂荣县(NR,较低海拔分布群体,海拔在4500~4700 m),每个栖息地20头.结果显示:栖息地处于高海拔的AL牦牛的血清白蛋白、白球比、前白蛋白、钾、钠、总胆固醇、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等13个指标高于低海拔牦牛群体(P<0.05);高海拔群体的血清球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肌酸激酶、α-羟丁酸脱氢酶、二氧化碳、磷和尿素均低于低海拔群体(P<0.05);在脂肪代谢相关因子的研究中发现,低海拔牦牛的脂联素浓度显著高于高海拔群体.综上,不同海拔分布的牦牛群体中一系列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联素存在显著差异,暗示不同海拔高度分布的牦牛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压力下通过多种生理生化机制的调节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关键词: 高原适应性;牦牛;血清生化指标;脂联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阿里地区牦牛生态类群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21

摘要:利用多种分子标记鉴定西藏阿里牦牛生态类群遗传多样性状态,以期为阿里牦牛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利用13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及线粒体D-Loop高变区分别对69头和50头西藏阿里牦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显示,在13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出124个等位基因,其中TGL122和ILSTSO50位点的复等位基因数最多(15个),BGR3001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1个);从群体上来看,阿里牦牛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SD)为0.5790±0.0139,其中11个位点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且近交系数(FIS)为0.192(P<0.05);虽然依据IAM和TPM模型暗示该群体存在显著瓶颈效应(P<0.05),但模式迁移图形仍为L-型分布;阿里牦牛线粒体D-loop区序列的794 bp片段范围内,共计鉴定到80个变异位点,同时构建得到38个单倍型,全部单倍型分为2个母系支系;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41,平均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1600.说明目前阿里牦牛群体内仍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但群体整体可能存在近交和经历瓶颈效应的风险,故而需要进一步加强该群体保种工作,同时优化或改变现有保种模式和方案.

关键词: 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线粒体DNA;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