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西藏黑斑原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潘瑛子 1 ;

作者机构: 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黑斑原;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感染率;平均丰度;西藏

期刊名称: 水生生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034-10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解西藏特有鱼类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和感染情况,于2019年5—8月对383尾黑斑原进行了调查。在黑斑原消化道中共发现7种寄生蠕虫,分别为深槽绦虫未定种(Bothriocephalus sp.)、原头绦虫未定种(Proteocephal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Contracaecum eudyptulae和杆咽线虫未定种(Rhabdochona sp.),并对各个物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将黑斑原按整个群体、不同性别和不同全长群体进行划分,分别对其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虫种进行分析,并对各寄生蠕虫物种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黑斑原群体中,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1.53,Berger-Parker指数为0.37,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其感染数量、感染率、感染强度和平均丰度均为最高;在黑斑原不同性别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6—1.57,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3,优势物种为C.eudyptulae,雄性群体中新棘吻虫未定种也为优势虫种,两者的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均较高;在黑斑原不同全长群体中, Shannon-Wiener指数为0.22—1.59, Berger-Parker指数为0.34—0.94,优势物种为C. eudyptulae或新棘吻虫未定种,感染率和平均丰度基本以二者为最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西藏鱼类寄生虫的种类组成和寄生特点,为研究体内寄生蠕虫的环境适应性及与宿主的协同进化提供基础资料。

  • 相关文献

[1]西藏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生态. 潘瑛子,扎西拉姆. 2023

[2]西藏哲古措2种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及感染状况. 潘瑛子,付佩佩,周建设,刘飞,王且鲁,扎西拉姆,陈美群,王万良. 2020

[3]西藏羊卓雍错高原裸鲤肠道寄生蠕虫的种群生态. 潘瑛子,杨欣兰,曾本和,牟振波. 2022

[4]西藏部分地区羔羊球虫感染现状调查. 夏晨阳,刘建枝,宋天增,翁浩博,卓嘎,单曲拉姆,石斌,唐文强. 2018

[5]西藏部分地区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3

[6]巴松措原生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及垂直分布. 杨欣兰,潘瑛子,巴桑. 2022

[7]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及无机盐组成特征分析. 周建设,王且鲁,王万良,曾本和,王金林,牟振波. 2020

[8]西藏黑斑原繁殖群体两性异形研究(英文). 潘瑛子,刘海平,周建设,陈美群. 2018

[9]西藏3种冷水鱼皮肤病灶中潜在病原微生物分析. 陈美群,潘瑛子,牟振波,刘海平,周建设,王万良,曾本和,扎西拉姆. 2019

[10]西藏黑斑原两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 潘瑛子,刘海平,朱挺兵. 2019

[11]基于转录组分析温度诱导黑斑原(Glyptosternummaculatum)选择性剪接的变化. 王万良,周建设,扎西拉姆,张驰,陈美群. 2022

[12]黑斑原仔稚鱼藏匿行为研究. 席杰,郑宗林,牟振波,刘飞,刘欣苑,申剑,刘海平,周燕. 2021

[13]饲料蛋白水平对拉萨裸裂尻幼鱼肠道和肝脏的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王建,曾本和,徐兆利,张忭忭,刘海平,王万良,王金林,周建设,黄莉萍. 2019

[14]应用VEGETATION/SPOT4遥感数据监测西藏草地变化. 姬秋梅. 2004

[15]西藏高寒地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再造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关树森. 2004

[16]西藏野生稀有花卉资源种类及开发利用途径. 闵治平,次仁卓嘎. 2004

[17]应用VEGETATION/SPOT4遥感数据监测西藏草地变化. 姬秋梅. 2005

[18]西藏马铃薯生产加工现状及发展前景. 廖文华,卓嘎. 2004

[19]西藏核桃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顾茂芝,代安国. 2004

[20]和平解放以来的西藏畜牧兽医事业. 赵好信. 200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