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高原(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高原地区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我国高原地区奶牛血液指标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测定了拉萨地区不同纯度的荷斯坦牛共435头健康泌乳个体的18项血常规、3项血气、4项电解质和2项生化指标,进行表型相关性分析,并综合牛场、月龄、泌乳阶段、体况评分、荷斯坦牛血统比例和测定时间等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奶牛群体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s, RBC)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7.66±2.14)×10~9个·L-1、(6.94±0.74)×1012个·L-1和(405.73±224.48)×10~9个·L-1,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CO2)分别为(11.28±1.61)kPa和(3.39±0.38)kPa。在27项血液指标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液酸碱度(pH)、钠离子浓度(Na+)和氯离子浓度在个体间变异较小,其变异系数小于5%。相关分析中,PCO2与PO2和pH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55,呈中度负相关,血红蛋白浓度(hemoglobin, HGB)与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压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5)。方差分析中,月龄显著影响(P<0.05)15个血常规指标,体况评分和泌乳阶段显著影响除MCHC外的6个红细胞系统指标(P<0.05),HGB、HCT、MCV和MCH与荷斯坦牛血统比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泌乳中期RBC最高,而MCV和MCH在此阶段最低。测定时间对PCO2、Na+、钙离子浓度(Ca2+)、葡萄糖浓度(glucose, GLU)、乳酸浓度(lactic acid, LAC)和动脉血HCT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PCO2、Ca2+和HCT均在12∶41-14∶10时出现极值。泌乳阶段对PCO2、pH、钾离子浓度、GLU、LAC和动脉血HCT有显影响(P<0.05),泌乳初期动脉血GLU和LAC最低,PCO2最高,碱性最弱。综上,血液指标不同程度地受到奶牛生理状态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利用血液指标开展高原牧场奶牛健康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并应考虑泌乳阶段、月龄、体况等因素的影响,并注意测定时间的选择。

关键词: 血常规 血气 电解质 生化指标 高原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高原环境舍饲与半舍饲模式对娟姗牛乳品质、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在西藏高原环境下,舍饲与半舍饲模式对娟姗牛乳品质、瘤胃发酵以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2头健康高原娟姗牛,随机分成2组,6头放牧并补饲精料为放牧+补饲的半舍饲组,另6头饲喂全混合日粮(TMR)为舍饲组。预试期14 d,正试期41 d。结果表明:1)舍饲组采食量高于半舍饲组,舍饲组乳糖、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5)。2)舍饲组瘤胃乙酸、丙酸和氨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5)。3)半舍饲组瘤胃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中的Chao1指数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舍饲组瘤胃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半舍饲组(P<0.05),舍饲组瘤胃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有高于半舍饲组的趋势(P>0.05)。4)2组间血清总抗氧化能力、丙二醛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半舍饲组血清细胞白介素-6、免疫球蛋白M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高于舍饲组(P<0.05)。综上可知,在西藏高原环境下采用TMR舍饲能够为娟姗牛提供均衡的营养,提高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提高产奶量,改善乳品质,但降低了瘤胃菌群的丰富度;舍饲和半舍饲对娟姗牛血清抗氧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半舍饲组娟姗牛免疫力高于舍饲组。

关键词: 娟姗牛 高原 乳品质 瘤胃发酵 血清抗氧化指标 血清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高原根结线虫的发生与防治

西藏农业科技 2021

摘要: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土传病害,属植物寄生线虫。近年来,在西藏波密县棚室黄瓜、空心菜等蔬菜上发现该病为害,发病后,一般造成减产10%~30%,有些棚室蔬菜甚至绝收。随着西藏自治区设施蔬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连作和复种指数增加,根结线虫危害有逐渐加重之势。本文总结了根结线虫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及防治,旨在为高原地区防治根结线虫和生产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根结线虫 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 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环境下设施蔬菜富集硝酸盐能力比较研究

西藏农业科技 2021

摘要:选择高原环境下4种主要设施蔬菜进行硝酸盐富集能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不同设施蔬菜可食部分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豇豆>胡萝卜>西红柿>菠菜,表明在高原环境下豆类蔬菜富集硝酸盐能力最强。评价4种设施蔬菜整体硝酸盐污染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时间累积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胡萝卜贮藏期硝酸盐含量保持稳定外,菠菜第二天开始硝酸盐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豇豆硝酸盐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西红柿硝酸盐含量第三天开始呈显著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原 设施蔬菜 硝酸盐 富集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拉萨玉米叶斑病发生种类及其防治对策

西藏农业科技 2020

摘要:对拉萨市玉米病害调查采样,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玉米链格孢叶斑病、枝孢叶斑病等种类及主要病害,在西藏首次发现玉米链格孢叶斑病和枝孢叶斑病.分析了病害流行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旨为玉米病害的防治和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病害 防治对策 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输氧对拉萨白鸡种蛋和藏鸡种蛋孵化影响的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0

摘要:为研究输氧对拉萨白鸡种蛋和藏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选用5世代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进行孵化,于孵化过程及孵化结束时测定各品种鸡种蛋的相关孵化指标。结果表明:与输氧条件下相比,拉萨白鸡种蛋和尼木藏鸡种蛋在不输氧条件下的蛋重、初生重和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更高,而山南藏鸡种蛋在不输氧条件下的蛋重、初生重和初生重占入孵蛋重的百分比均较低;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在输氧时的入孵蛋孵化率比不输氧时分别高29.40%、35.01%、14.72%;拉萨白鸡种蛋、尼木藏鸡种蛋、山南藏鸡种蛋在输氧时的受精蛋孵化率比不输氧时分别高31.55%、39.49%、11.91%。综上表明,缺氧是高原优良种质资源鸡种蛋孵化率低的最主要的因素,该研究为今后提高高原环境下种蛋的孵化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输氧 拉萨白鸡 藏鸡 种蛋 孵化率 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藜麦种植技术与方法

西藏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制定了高原藜麦生产的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种植技术与方法.本技术与方法适用于高原海拔3000~4000 m肥力中等或中等偏上地块藜麦的生产.

关键词: 高原 藜麦 种植技术 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引进良种奶牛高原适应性观察与研究

中国饲料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拟通过测定引进奶牛进入高原后疾病发生率、生产性能发挥情况及血液主要生理指标变化,继而综合评价引进奶牛高原适应性。试验选取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纯种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两个品种奶牛均分为高山病发病组、生理指标组、生产性能组,每组均包含对照组和试验组。结果表明,高山发病组:引入一年后,荷斯坦奶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26.5%,娟姗牛因高山病死亡率为8%,娟姗牛高山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低于荷斯坦奶牛,且氧气浓度与高山病发病率密切相关;生理指标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1年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极显著提高(P <0.0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显著提高(P <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降低(P <0.01),此外呼吸、脉搏均有提高;生产性能组:与奶牛引入前组(Before introduction,BID组)相比,奶牛引入前组(After introduction,AID组)娟姗牛和荷斯坦奶牛进入高原后,产奶量、体细胞数极显著降低(P <0.01),乳蛋白率显著降低(P <0.05),此外犊牛初生重较低,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引进奶牛无论是疾病抵抗还是生产性能发挥方面均未表现出对高原环境的长期适应性。

关键词: 西藏 良种奶牛 高原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殖密度对全雌虹鳟幼鱼生长特性的影响

水产养殖 2018

摘要:本文以全雌虹鳟(Salmo trutta)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养殖密度梯度,对处于幼鱼期的虹鳟进行常规生长指标差异测定,综合分析养殖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共设置5个养殖密度组,即每个试验槽分别放养400、600、800、1 000、1 200尾,每组3个重复。经过61 d的养殖试验,虹鳟幼鱼体质量从0.35 g长到30.0 g,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条件下虹鳟幼鱼的生长指标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其中最终体质量、日增重、特定生长率及净增重均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日均增重由(0.494±0.0025)g下降到(0.427±0.0021)g,降幅明显。在本案例下,1.3827 kg/m~2左右的养殖密度较为合理。

关键词: 高原 全雌虹鳟 养殖密度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高原中心区昆虫区系及分化研究

西藏科技 2010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西藏高原腹心地区的生态环境,昆虫区系组成,分化方向,分化类群,雅鲁藏布江横向通道对于昆虫的作用,分布海拔5000m以上的种类。

关键词: 高原 中心 昆虫 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