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组织结构(模糊匹配)
3条记录
黑斑原鮡皮肤组织结构及其COL1A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高原科学研究 2021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了黑斑原鮡皮肤组织结构和Ⅰ型胶原蛋白基因的表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黑斑原鮡的皮肤裸露无鳞,均由表皮和真皮组成。黑斑原鮡表皮层由复层上皮细胞和黏液细胞以及基底细胞组成。其表皮层的厚度显著大于真皮层厚度,且不同部位表皮层的厚度各不同,但各部位真皮层的厚度接近。其中,腹部表皮层的厚度最厚,为(102.36±3.43)μm;头部最薄,为(66.91±9.73)μm。(2)黑斑原鮡头部、背部色素细胞含量丰富,腹部色素细胞含量较少。(3)黑斑原鮡Ⅰ型胶原蛋白的α1基因(COL1A1)的c DNA全长序列为6 683 bp,其开放阅读框为4 350 bp,编码1 449个氨基酸。(4)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黑斑原鮡COL1A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巨魾的同源性最高,为92.06%,呈现出较高的保守性。(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巨魾处于同一支,亲缘性最近。(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黑斑原鮡COL1A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4 KDa,理论等电点是5.42,为α螺旋β折叠三重螺旋结构蛋白,含有1个COLFI结构域、1个VWC结构域、1个RPT1结构域、2个RPT3结构域和8个Pfam Collagen结构域。

关键词: 黑斑原鮡 皮肤 组织结构 COL1A1基因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水平对拉萨裸裂尻幼鱼肠道和肝脏的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料蛋白水平对拉萨裸裂尻(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幼鱼肠道和肝脏的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设计出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0%、25%、30%、35%、40%、45%的6种等脂等能的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22.42±0.56) g的拉萨裸裂尻幼鱼6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肠道和肝脏的蛋白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35%蛋白水平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降低趋势(P<0.05)。前、中、后肠的管壁厚度和绒毛高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在30%蛋白水平组的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最高,35%蛋白水平组后肠管壁厚度最高,30%蛋白水平组前肠、中肠和后肠绒毛高度最高。饲料蛋白水平高于35%时会损伤肝脏组织结构。在该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鱼体肠道和肝脏中消化酶活性及组织结构,拉萨裸裂尻幼鱼饲料蛋白水平以30%为宜。

关键词: 拉萨裸裂尻 饲料蛋白质 消化酶 消化道 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双须叶须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英文)

水生生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丰富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繁殖生物学,实验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对西藏双须叶须鱼的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双须叶须鱼人工繁殖成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结果表明:双须叶须鱼卵母细胞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在第Ⅴ期卵巢中,小卵和大卵数量比例为1.38鲶1,存在败育现象。雌性卵母细胞在第3时相卵黄颗粒和滤泡;第4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数量迅速增多,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第5时相卵母细胞中卵黄颗粒融合成片,卵细胞与滤泡膜分离并游离于卵巢腔中。双须叶须鱼精巢为小叶型,其生殖细胞可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其精巢发育也分为6个时期。双须叶须鱼属于分批同步产卵鱼类。

关键词: 双须叶须鱼 性腺发育 组织结构 产卵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