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范春捆(精确检索)
45条记录
西藏青稞和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西藏青稞、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以合理利用抗病品种防控条锈病,采用常规接种法,利用当前西藏大麦条锈菌的流行菌系PSH1和PSH2、小麦条锈菌的流行小种CYR33和CYR32,分别对供试的15个青稞、26个小麦品种在温室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分析其抗性水平与抗性类型。结果发现,15个供试青稞品种中,仅喜马拉21号对大麦条锈菌菌系PSH1、PSH2兼具苗期和成株期抗性,15个均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3、CYR32表现抗病。26个供试小麦品种中,19个对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3和CYR32兼具苗期抗性和成株期抗性,所有供试小麦对大麦条锈菌菌系PSH1、PSH2均表现抗病。

关键词: 小麦 青稞 条锈病 抗病性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WR模型的青藏高原地区TRMM数据降尺度研究

国土资源遥感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藏高原地区复杂的气候环境与地形构造给水文气象数据观测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缺少有效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数据成为区域气象预报与预测的重要阻碍。以2001—2015年间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TRMM)降水产品为基础,使用1 km空间分辨率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空间数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实现TRMM产品的降尺度计算,并以地面站点实测数据对降尺度结果在年、月尺度上进行结果检验与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RMM产品在降尺度处理前后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趋于一致,但降尺度后的结果精度明显高于原始TRMM产品; 2001—2015年间各年TRMM产品降尺度后的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相关系数R2均高于原始TRMM降水量,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偏差分别平均降低了21. 652 mm和16. 379 mm; 2001—2015年间TRMM产品原始降水量准确率相对较低,在使用时需进一步进行修正,经过降尺度处理的TRMM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拟合程度有显著性提高,除6月、8月和11月外,其他月份R2均达到了0. 65以上,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GWR 青藏高原地区 TRMM 降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多源数据的西藏东南部历史干旱监测与分析

干旱区地理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作为频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以西藏主要耕作区为研究区,2001—2015年MODIS、TRMM和SRTM-DEM数据为数据源,利用植被状态指数(VCI)、温度条件指数(TCI)和降水状态指数(PCI)等模型参量,采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区域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对模型精度和可靠性进行检核验证,并以所建模型对研究区2001—2015年逐月干旱进行识别,采用地理时空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综合监测指数(DCMI)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土壤相对湿度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变化,干旱综合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研究区全年干旱频率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大部分地区干旱频率小于20%,约12.41%的区域干旱频率超过20%;从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来看,日喀则市为轻旱、中旱易发区,重旱易发区则集中于日喀则市和昌都市的中部及东部地区;区域月际干旱频率空间格局差异较大,全年干旱易发生于1、8、11月等月份,局部地区干旱易发月份存在差异;区域年内旱情变化趋势差异性较大,10月~次年9月,旱情加剧区域呈现出随月份变化由耕作区东部向西部逐渐转移的趋势。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干旱 监测 西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更好服务西藏农业科技工作的几点思考

西藏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以实地调研区内农业科研单位为例,阐述了区内普遍存在的科研管理当下船大掉头难、人才队伍缺乏、人少事又多、重管理轻服务、工作效率低下的现实状况和问题分析,新形势下提出了完善单位制度建设,优化激励机制,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服务意识,互动提升效率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更好服务西藏农业科技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服务 科研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自治区农业气象灾害WebGIS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9

摘要:针对西藏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系统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管理困难、挖掘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本文以B/S架构和GIS组件技术,以Oracle数据库为数据存储管理中心,设计研发了西藏自治区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系统.实现对该区域1987—2015年农业气象数据、灾害事件、社会经济、基础地理信息的有效管理,系统具有用户管理、数据维护、数据查询、统计分析、趋势预测和防灾措施、地图可视化表达等功能,通过业务化试验与运行,结果表明,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运行稳定,对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理论、区域农业气象灾害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决策与防灾减灾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西藏 农业气象灾害 数据库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白粉病菌及其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西藏农业科技 2019

摘要:本文综述了小麦白粉菌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抗白粉病基因及其来源、小麦近缘物种中抗白粉病基因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与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喷施"黑汁"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与产量相关性的影响

西藏农业科技 2019

摘要:该试验以冬小麦品种'藏冬2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时期喷施"黑汁"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变化的影响.通过田间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喷施"黑汁"对冬小麦总根数和新根发生量的影响效果并不明显.根长、根重、根体积等指标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加,总体表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根长和根体积之间相关系数0. 9564,达到显著性相关(P=0. 044 <0. 05).冬小麦产量变化与根系生长变化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除根长以外,新根数量、根体积等都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根长对冬小麦分蘖率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贡献率要大于新根数的贡献率.由此可得,喷施"黑汁"可以增强冬小麦抗逆性、降低越冬死苗率,有利于促进小麦根系的伸长生长,提高小麦的抗旱性,促进籽粒干物质积累,增加千粒重,从而增加冬小麦每667 m~2的平均产量.

关键词: 黑汁 冬小麦 根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原地区LST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桑珠孜区为例

国土资源遥感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揭示高原地区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当地气候变化研究的意义重大.现有研究主要分析了LST与单因子的关系,但以高原地区为研究区,结合多方面因子进行LST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文中以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为例,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方程算法和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研究区LST;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中的因子探测器与交互探测器分别定量探测出单因子与多因子共同作用时对LST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可量化因子中,LST随坡向度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其他因子与LST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下降速度存在差异;海拔是影响高原地区LST空间分布与分异特征的最主要因素,其后依次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坡向、归一化水汽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moisture index,NDMI)、土壤类型、坡度与年均降水量;高原地区LST的空间分布与分异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所有因子在交互作用下均具有协同增强作用,海拔与坡向、海拔与NDMI以及海拔与NDVI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 Landsat8 高原地区 地表温度(LST)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理论的西藏暴雨洪涝预测

冰川冻土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藏38个气象站点1985-2014年实测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和长序列趋势拟合方法预测2015-2019年的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经2015-2017年的实测降水数据验证,其结果良好,最后以调整后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洪涝指标,分析2018年、 2019年的洪涝预测情况。结果表明,西藏2018年降水集中在东南部地区的林芝、米林、波密和察隅一带, 2019年降水主要集中在芒康地区,季节上春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夏季主要在索曲河、怒江上游地区,秋季主要在嘉黎、林芝、波密一带,冬季降水集中在聂拉木地区。2018年和2019年洪涝易发生在春季和冬季,洪涝情况都相对正常,大部分县区为无涝或正常状态,少数县区为轻微洪涝,极少数县区为中涝或特涝, 2019年洪涝情况相较于2018年整体偏多,其中在2018年的拉孜县和2019年的拉萨城关区,极有可能出现特涝灾害。

关键词: 灰色模型 西藏 降水 暴雨洪涝 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学试剂和处理方式加倍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长期以来,小麦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主要采用移栽前秋水仙素溶液通气浸泡分蘖节方法,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秋水仙素毒性较强、用量较大、价格较高。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小麦单倍体植株简便、安全、高效的加倍方法,寻找可以替代秋水仙素用于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的化学试剂。【方法】通过小麦品系Fielder花药培养,小麦品种科农199、新春9号和小麦品系CB037、中国春(CS)与玉米自交系郑58杂交获得小麦单倍体植株,小麦品系中国春与甘肃黑麦杂交获得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利用0、5、10和20mmol·L~(-1)秋水仙素溶液分别采取分蘖节加注、叶片涂抹和培养基表面添加方式对不同来源小麦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并采用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μmol·L~(-1)甲基胺草磷、炔苯酰草胺和氟乐灵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及小麦-黑麦双单倍体植株加倍,比较不同加倍方法和3种除草剂的加倍效果,确定各个加倍试剂的适宜浓度。【结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0、5、10和20 mmol·L~(-1))加注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分蘖节部位对小麦单倍体植株不具有加倍效果,不宜在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中采用。10 mmol·L~(-1)秋水仙素溶液涂抹拔节期小麦单倍体植株叶片的加倍率为7.7%,其他3个秋水仙素溶液浓度没有加倍成功,也不适合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培养基表面添加4个浓度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小麦花药培养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26.7%、42.9%、73.3%和85.7%。表明培养基表面添加秋水仙素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果最好,适宜浓度至少为20 mmol·L~(-1)。培养基表面添加0、30、60和120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分别为0、0—57.1%、28.6%—75.0%和0—100%,其他2种除草剂处理小麦与玉米杂交单倍体植株没有成功;培养基表面添加120μmol·L~(-1)炔苯酰草胺溶液处理小麦与黑麦杂交双单倍体植株的加倍率为9.0%,添加其他3个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和其他3种加倍试剂均没有结实。【结论】60—120μmol·L~(-1)浓度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具有较好效果,培养基表面添加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和炔苯酰草胺溶液对小麦单倍体植株加倍有效,而且简单易行。

关键词: 小麦 单倍体植株 远缘杂交 花药培养 加倍试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