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扎西拉姆(精确检索)
作者:张驰(精确检索)
作者:王万良(精确检索)
8条记录
拉萨河下游周丛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西藏拉萨河下游周丛藻类群落结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分析,研究于2018年2月(枯水期)、6月(平水期)、9月(丰水期)采用人工基质法对拉萨河下游进行3次周丛藻类群落结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拉萨河下游共有周丛藻类7门53属104种,优势度≥0.02的藻类有28种,全部隶属于硅藻门。其中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长等片藻(Diatom aelongatum)和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edia)为前三优势种。拉萨河下游周丛藻类年平均生物量为0.047 mg/cm~2,其中曲水县平均生物量最高(0.121 mg/cm~2),其次为尼玛江热乡(0.052 mg/cm~2)和拉萨市(0.04 mg/cm~2),墨竹工卡县平均生物量最低(0.015 mg/cm~2)。拉萨河下游周丛藻类生物量空间分布为:曲水县>尼玛江热乡>拉萨市>阿朗乡>扎雪乡>达孜县>墨竹工卡县;拉萨河下游周丛藻类丰度时间分布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水质评价结果显示上游3个采样点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清洁过度,下游4个采样点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中污型过度。通过对周丛藻类群落参数与环境参数的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大部分周丛藻类优势种与水温、流速和pH呈负相关性,与总氮、溶解氧、电导率呈正相关性。研究为西藏拉萨河水生生物的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拉萨河 周丛藻类 种类组成 时空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东鲑细菌性鳃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9月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某养殖基地的亚东鲑出现鳃病症状,主要临床症状为鳃盖打开、鳃丝充血、病鱼离群和呼吸困难。为探究此次疾病的病因,寻找其治疗方法,自患有鳃病症状亚东鲑的鳃组织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YDX-1,采用常规细菌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人工感染试验等方法对此株优势菌进行鉴定,同时探究菌株YDX-1的耐药性。结果表明,菌株YDX-1为革兰氏阴性菌,在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其与杀鲑气单胞菌聚为一支,相似度达99%以上,结合该菌的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和测序鉴定结果,综合鉴定菌株YDX-1为杀鲑气单胞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发现,杀鲑气单胞菌YDX-1对亚东鲑的致死率较高,且该菌具有传染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杀鲑气单胞菌YDX-1对使用的6类(21种)药物普遍敏感,仅对复方新诺明不敏感。本试验结果对西藏地区亚东鲑细菌性鳃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亚东鲑 细菌性鳃病 分离鉴定 杀鲑气单胞菌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株亚东鲑源气单胞菌的鉴定及其致病性与药敏特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亚东鲑(Salmo trutta fario)是西藏地区重要的冷水性经济鱼类之一。为明确亚东鲑暴发性死亡的原因,对从患病亚东鲑体内分离得到的2株优势细菌B1、A3-2进行种类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动物回归感染、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2株优势细菌鉴定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 B1和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A3-2。杀鲑气单胞菌B1对亚东鲑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而温和气单胞菌A3-2对亚东鲑未表现出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B1携带有10种毒力基因:外毒素(AerA、Act和hly基因)、胞外酶(gcat、ahyB和Lip基因)、Ⅲ型分泌系统(aexT、aopP和ascF-G基因)、鞭毛(Fla基因);温和气单胞菌A3-2携带有5种毒力基因:外毒素(Act和Alt基因)、胞外酶(gcat基因)、Ⅲ型分泌系统(aexT和aopP基因)。杀鲑气单胞菌B1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四环素、链霉素等21种抗菌药物敏感,仅对万古霉素耐药;温和气单胞菌A3-2对头孢曲松、氟苯尼考、环丙沙星、吡哌酸、四环素、链霉素等1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异噁唑、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杀鲑气单胞菌B1含有AmpC、gyrA和parC等3种耐药基因;温和气单胞菌A3-2含有AmpC、gyrA、parC和tetE等4种耐药基因, 2种气单胞菌的耐药基因检出结果与耐药表型基本一致。杀鲑气单胞菌B1是引起亚东鲑暴发性死亡的重要病原菌,本研究为亚东鲑养殖过程中杀鲑气单胞菌的感染特征、疫苗研制和疾病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亚东鲑 杀鲑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药敏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分析温度诱导黑斑原(Glyptosternummaculatum)选择性剪接的变化

水产学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将采自多雄藏布支流(N29°27'58.72",E 86°54'36.06")的90尾雌性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分为3组,每组30尾:A组为对照组,水温为12℃;B组以2℃/h从12℃下降到4℃;C组以2℃/h上升,达到24℃时,黑斑原濒死时开始实验,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黑斑原在温度诱导后的选择性剪接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组(24℃)、对照组(12℃)和低温组(4℃)处理后,黑斑原肝脏中选择性剪接事件存在互斥外显子(MXE)和外显子跳跃(SE)两种类型;高温和低温处理后选择性剪接事件和基因均明显减少,高温组和低温组分别比对照组减少了16.39%、16.35%和5.17%、6.21%;与对照相比, 24℃和4℃分别有75和32个特有基因高表达。GO分析显示,在24℃时分别有190、88和318个基因富集到生物学过程、细胞定位和分子功能,而4℃分别有101、50和210个基因富集到这3个GO分类中。KEGG分析显示,83和9通路分别显著富集在24℃和4℃,其中通路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和嘌呤代谢在高温组和低温组共有,2个通路中显著差异基因为xdh、papss2、impdh1、polr3h、dnajc1、derl2和dnajc10,其中dnajc1基因在高温组和低温组均差异显著。dnajc1基因属hsp40亚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dnajc1基因在4℃和12℃中均为1个剪接体,高温处理后产生了2个剪接体,说明dnajc1基因在黑斑原遭遇温度诱导后肝脏通过产生选择性剪接体来保护细胞内的稳态。本研究首次研究了黑斑原应对温度反应的选择性剪接,为了解鱼类应对非生物应激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转录组 黑斑原 温度诱导 选择性剪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浪错夏季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西藏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探究西藏浪错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7月对西藏浪错大型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鉴定出大型浮游动物5门10种(属),密度变化范围在24.15~148.20个/L之间,平均密度为74.24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0.84~2.62 mg/L。平均生物量为1.80 mg/L,该湖大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偏低,物种单一。对生物参数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物种数与电阻呈显著负相关(p<0.05)。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酸碱度、水温、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对浪错大型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影响较明显;其中优势种无节幼体受温度的影响最显著。

关键词: 大型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环境因子 西藏浪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不同模式人工驯养野生拉萨裂腹鱼试验效果比较

西藏农业科技 2016

摘要:试验采用静水和流水两种模式,并用不同面积遮光处理,于2014年7月至12月对拉萨裂腹鱼为期140天人工驯养试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模式驯养野生拉萨裂腹鱼对死亡率和转食率差异性显著,其中静水模式驯养拉萨裂腹鱼,不同遮光面积处理对死亡率和转食率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静水模式对照组差异显著;流水模式条件下,不同遮光面积处理对死亡率和转食率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死亡率差异也不显著,但与对照组转食率差异显著。由此可知,在6㎡(3m×2m)水泥池,采用流水模式遮光面积(3㎡)处理驯养拉萨裂腹鱼效果相对较好。

关键词: 拉萨裂腹鱼 人工驯养 静水模式 流水模式 效果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初报(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为了解决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该文以雅鲁藏布江特有的黑斑原鮡为研究对象,选取86尾体重在0.065~0.25 kg的雌鱼,15尾平均体重在0.30 kg的雄鱼,雌鱼采用胸鳍注射的方式注射催产药物。结果显示,雌鱼人工授精尾数为59尾,受精卵总重量为897.5 g,总卵量为57 440粒,平均怀卵量为1 194粒,怀卵量与体重呈显著相关。平均催产率为69%,平均受精率为73.5%,黑斑原鮡受精卵孵化水温为13~14℃,溶氧量6.0~7.2 mg/L,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 592~2 916℃·h。这一套全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对黑斑原鮡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西藏 黑斑原鮡 人工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斑原鮡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中国水产 2015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斑原鮡人工繁殖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总卵数为57440粒,平均受精率为73.5%,受精卵数为42208粒。胚胎发育所需积温范围为2592℃·h~2916℃·h。初孵仔鱼尾数约为29546粒,平均孵化率为70%。研究表明黑斑原鮡怀卵量与其体重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重越大,怀卵量越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